



導語:近日,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明確指出,深圳年初製定的“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低於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這一房價控製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2013年深圳樓市呈現“供需兩旺”局麵
王鋒表示,截至11月底,深圳房地產累計開發投資同比增長19.7%,前11月累計完成開發投資額798.94億元,投資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另外,深圳商品房累計新開工麵積達到1271.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6.6%;這兩項指標反映的是房地產市場開發投資和建設情況。從供應端角度來看,都呈現出較快增長,也就是說,深圳應該比其他城市要好很多。而在反映房地產市場有效供應這塊的數據是,1-11月商品住宅批準預售麵積同比增長15.4%,相比去年有大幅增長,說明有效供應比較充足;1-1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麵積同比增長27.9%,可見市場對新房需求比較旺盛,而二手住宅成交麵積同比增長63.6%,增幅比新房市場高出較多,即二手房市場需求更加旺盛。
以上四組數據反映出市場供求關係的問題,可以看出,2013年,深圳房地產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局麵,特別是市場需求比供應增長的更快,新房成交增長27.9%與二手房增長63.6%,都比供應增長15.4%要高,說明市場需求旺盛的局麵一直在持續。盡管供應在增長,而供應增幅還是沒有超過需求增幅。也就是說,市場供求關係還是比較緊張,供應難以滿足需求。
房價數據來自三途徑數據有出入
王鋒透露,房價數據來自於三個途徑的統計數據,一組是深圳規土委官方網站公布的各月新建商品住宅簡單平均價格,另一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而第三組是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的全樣本價格指數,目前來看,三組數據差距較大。深圳規土委公布的2013年1-11月的簡單均價同比漲幅是14.5%;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各地平均每月價格指數,深圳年初1月份同比漲幅是3.3%,而到10月份同比漲20.6%;而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全樣本價格指數測算出10月份同比漲7.6%。顯然,三者數據差距很大。另外,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與深圳全樣本價格指數,從2012年1月份到2013年4月份,兩者指數都比較接近,即連續16個月吻合度較高。但是,從2013年5月份開始,價格指數差距開始變大。5月份,深圳全樣本指數同比漲幅為9.7%,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是14%,兩者差距接近5個點。
在測算方式上,國家統計局和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對全部在售樓盤,按照同質可比方式進行統計,方式方法是一致的。之所以2013年5月後出現差異,王鋒認為是由於國家統計局對測算方法做了些調整,即每個月對全國各地的價格進行調查評估,會參考其它房地產價格指數,還會對一些樓盤、買房客戶及中介進行調查,以了解價格變化情況。王鋒強調,在這樣調整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結果呈現快速上漲態勢,而深圳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首先,深圳年初已經出台“老深八條”(即“國五條”實施細則),其中一條是,完善房價調控工作機製,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理性定價,也就是要對每一個開發企業的定價進行嚴格控製,秉持“環比零增長”原則。特別是在5月份以後,隨著國家統計局指數呈現高漲態勢,深圳主管房地產部門隨即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對每個區域、每個樓盤,都進行嚴格控製,尤其在定價方麵,嚴格貫徹“零增長”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房價數據還是出現大幅增長,這與深圳的實際情況有很大出入。
第二,從房地產主管部門公布價格來看,規土委官網公布的每月簡單均價顯示,2013年5月和6月是深圳房價最高的兩個月份,5月份是22300元/平方米,6月份24100元/平方米,之後7月至11月連續5個月的均價水平都是持續下降。到11月,均價水平已經下降到21600元/平方米,比6月份最高時下降了2500元/平方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認為深圳房價仍保持大幅增長,這與實際情況是矛盾的。
王鋒:深圳2013年房價控製目標可以實現
“深圳的全樣本價格指數相比國家統計局數據,更貼近深圳實際情況一些”,王鋒這樣說道。深圳年初製定的房價控製目標是,2013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價格漲幅低於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目前,2013年深圳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還未出爐,以2012年相關數據先做比較,去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率為11.6%,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速度為8.6%;無論是相比深圳全樣本指數測算到的10月份7.6%漲幅,還是相比1-11月房價平均漲幅7.5%,都低於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的8.6%,再加上這幾年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比較穩定,將於2014年1月份公布的201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速度,其數據較往年應該變化不大。綜上所述,深圳2013年的房價控製目標是可以實現的。